您现在的位置: 远视 > 远视病因 > 老年前期出现的显性远视之误诊

老年前期出现的显性远视之误诊

老年前期出现的显性远视之误诊

眼视光学杂志 2000年第2期第2卷 论著

作者:白朝林 李建阳

单位: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贵州 贵阳

关键词:老年前期;显性远视;诊断;老年性白内障;误诊

 

[摘 要] 目的:了解老年前期出现的显性远视的特点及其误诊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对年轻时视力≥1.0而45岁后视力明显下降并被诊断为“早期白内障”者,先行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检查,若未见异常,再行主观验光。若加上适合的凸透镜片视力可矫正到1.0者,即为调查对象,并了解其误诊后的感受及视力矫正一段时间后的感受。结果:92例裸眼视力分布在0.3~0.8,其中0.5、0.6者占51.6%。视力在0.6以下者,均有明显的负性心理。显性远视的屈光度为+0.50d~+1.50d,其中+0.75d和+1.00d者占68.8%。结论:老年前期显性远视的误诊,不仅影响视功能,还可引起负性心理负担;避免和及时纠正这种误诊可从体能上和心理上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

具有好的或基本好的视力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1]。然而进入老年前期之后,不少年轻时视力正常者却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其原因除了器质性眼病之外,年老调节功能衰退,使原先存在的隐性远视变成显性远视是一重要原因。这种视力下降易被误诊为“早期老年性白内障”,这不仅影响了患者视力的矫正,而且还会引起明显的负性心理。现将1990~1996年我院门诊调查的92例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共92例,其中男49例,女43例,年龄48~67岁(平均53.15岁)。调查对象无糖尿病史,年轻时视力均≥1.0,而现在视力下降并被诊断为“早期白内障”,而实际上并无影响视力的晶状体显著混浊者。至于白内障的诊断标准,我们将晶状体混浊造成矫正视力1.0以下作为白内障的诊断标准。因为晶状体出现对视力无影响的微小混浊,给予白内障的诊断确实没有临床意义[2]。世界卫生组织从群体防盲治盲的角度出发,对晶状体出现混浊而矫正视力在0.5以下者才归入白内障诊断范围[2]。

1.2 方法 对于年轻时视力正常(视力≥1.0),45岁后视力明显下降并被诊断为“早期白内障”者,先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其晶状体情况;若晶状体瞳孔区透明或仅有轻微细小的混浊,再检查眼底;若眼底正常,即行主观验光。在主观验光时,加上适合的凸透镜片视力可恢复到1.0者即为我们的观察对象。首先询问视力下降后的心理感受,然后预约患者戴眼镜一周后再来医院复查,并询问视力矫正后的心理变化。

2.2 视力矫正前后的心理变化。①当问及患者被诊断为“白内障”并被告知目前无法治愈,只能等到将来手术后的感受时,其中63例(68.5%)说,这使自己更觉苍老,由于看电视图像不清,感到烦躁、沉闷。其中一人因为看不清电视,干脆天天戴着老花镜打麻将。这63例患者的裸眼视力均在0.6以下,另外的29例视力均在0.7或0.8,没有明显的上述负性心理。从本组患者视力与负性心理的关系看,世界卫生组织对晶状体出现混浊而矫正视力在0.5以下者才归入白内障诊断范围是从体能和心理上考虑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而是合理的。②在63例有明显负性心理的患者中,有45例本市患者来医院复查。当问及戴矫正眼镜后的感受时,他们都说戴眼镜视物清楚,增加了生活情趣。

 

3.1 视力正常的年轻人并非都是正视眼,其中远视眼占大多数。在视力正常的高中毕业生中,正视眼只占2.8%,而远视眼则占84.1%[3]。这些远视者之所以能保持正常视力又无临床症状,是由于青少年时调节力强,轻度的远视可被眼睫状肌的生理性收缩所代偿。这种远视被称为隐性远视或潜伏性远视[4]。这些人进入老年前期之后,不少人会出现显性远视,使视力下降。同时,在老年前期晶状体可出现老化现象(如密度增加、核硬化等),甚至出现淡薄微小的混浊。这些变化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是显而易见的,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将这类变化与患者的年龄、视力变化联系在一起,易误诊为早期老年性白内障,忽略显性远视造成的视力下降。这种误诊不但影响了视力的矫正,而且会引起明显的负性心理。

生理是心理的基础,人们常把眼睛比作“生命”,视力障碍无疑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刺激[5]。我们的调查表明,老年前期出现的显性远视的误诊可引起两方面的负性心理:一是引起或加重了风烛残年之衰老感;二是看电视图像等不清楚时出现的烦躁、沉闷感。当把他们的视力矫正到正常后,他们感到自己年轻了,看电视图像清楚了,不但心情愉快,而且增加了生活情趣。由此可见,尽快发现并纠正这种误诊,可从视功能上、心理上明显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5]。本组病例出现的显性远视,裸眼视力为0.3~0.8。视力在0.6以下者可引起明显的负性心理,视力为0.7或0.8者未见明显的负性心理。本组患者显性远视的屈光度在+0.50ds~+1.50ds之间。这可能是因为+1.50ds以上的远视在45岁以前已出现临床症状,从而被发现和矫正。此外,在本组病例中,+0.50ds~+1.00ds的显性远视占大多数(80.4%)。

3.2 为了减少或避免这类误诊,基层眼科或五官科医生要从思想上重视老年前期可有显性远视,不但要仔细询问过去的视力情况,而且要及时地进行诊断性验光。此外,当我们给患者配老花镜时,若发现其老花镜度数比相应年龄高时,要考虑到可能存在显性远视,随即检查远视力并做相应的检查。

作者简介:白朝林(1942-),男,贵州人,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眼屈光学、泪液、外眼病、眼遗传病方面的临床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乐正.老年人眼病防治日趋重要[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15(5):259-260.

[2] 李凤鸣主编.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45-949、1547-1553.

[3] 刘竟,徐时元.学生正常视力的屈光及眼位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1984,20(6):352-354.

[4] 徐广第.眼屈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6-40.

[5] 于普林,杨超元,何慧德(整理).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的内容及评价标准建议(草案)[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15(5):320-321.

收稿日期:1999-10-22;修回日期:1999-12-20








































































































































































































































白癜风哪治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mkd.com/ysby/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